Read for the blind

 不在工作後,隨即遇到疫情,困守家中或旅館時,我開始做錄音書,上傳給清華盲人中心品管後建檔,供點閱.上面這本書是其中一本。順便增長知識,彌補工作生涯中沒有好好讀書的遺憾


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289



2009 擁抱改變 完整版

 


陳立寰:擁抱改變的兩個關鍵

圖說:


『身為人子、人母、人妻,又希望能夠兼具一個有挑戰性的工作,重要的是正面思考、樂在改變』。

~~~~世界先進法務長‧陳立寰

王:她是世界先進法務長,陳立寰。隨著社會形態的轉變,台灣的職業婦女比起三、四十年前,有了更大的揮灑與成長空間,許多女性在職場上的表現非常傑出,絲毫不讓鬚眉,世界先進法務長陳立寰就是這樣的一位女性。

學法律出身,進入職場之後,陳立寰一直為企業,在公司法務、智慧財產權保護、授權談判、危機處理、以及企業內部訓練等等領域,奉獻心力。很多人說他是一個結合智慧與勇氣,長於理性思考的人。

從華邦、統寶光電、福華微電子,到世界先進,我們看到陳立寰,似乎是一個經常「擁抱改變」的人,請她來跟我們分享,當個「擁抱改變」的職業婦女的,兩個關鍵。

求學與工作經歷

陳:我的工作,一直在圍繞著法務的功能在旋轉,如果說我真的是一個非常喜歡擁抱改變的人,也不為過。

我想很多人都看到我的職業生涯幾乎在過去幾年是每兩年半換一個工作。聽起來好像是一個下次再也找不到工作的人了,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再看的話,一個人的工作是有它的主軸在的。

我的工作一直圍繞在法務、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爭議的處理,對於技術談判,尤其Contract Negotiations的部份,後來我們再發展到危機管理 Risk management,這些是我非常有興趣的部份。

那麼這些不同的功能的工作都需要一個比較具有理性思考的人來處理,規劃它的事前的防範動作,以及事後的彌補動作,這個邏輯思考的過程,我想在工作的訓練上或者學業上的學習都給我很大的幫助。

王:你在求學的時代很早你就知道你是一個很理性的人了嗎?

陳:麗娟,老實說,我小的時候被人家認為是一個自閉的人。

王:怎麼說呢?看起來妳就是一個好理性,然後有條不紊的,很冷靜的一個人。

陳:我的老師常常說,陳立寰,我就不知道他小腦袋裡面在想什麼,老是嘀嘀咕咕地在旋轉的樣子。我覺得有機會做一個有邏輯思考的人是一個非常快樂的事。

王:你在高中的時候,譬如說在選填志願,那個時候你是怎麼想的,然後你怎麼會走上法律這條路。

陳:在我們那個時代,大專聯考填志願似乎就是跟著分數一直排下來的,也許今天的台大法律系是前面幾個志願,甚至是第一個志願,我們現在來考絕對考不上,我們當年是台大最後一個志願,最後一個連滾帶爬進去的,完全沒有想過。

王:所以你沒有想過說,我立志要讀法律系,所以你考進法律系。

陳:很遺憾的,不是。

王:可是你是一個很理性的人,這點是你很早就觀察到的嗎?

陳:我自己沒有觀察到,但是我的朋友,我的同學,偶而會跟我這樣說:「還是你思考比較周到一點」,然後我才會很驚訝地回去想說:「是嗎?我當時是怎麼想的?」

我過去這幾年,曾經受過兩個很重要的思考的訓練。一個叫做Mind Mapping,就是所謂的「心智地圖」,是一個由一個圖象跟記憶的方法,連繫到我們可以做一個全面的宏觀的思考的一個手法。

王:給我們舉個例子。

陳:譬如說 Mind mapping,心智地圖。我們就是很簡單地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圖,譬如說麗娟你要來介紹我自己對不對,那很簡單,畫一個圈圈,裡面寫陳立寰。

陳立寰有什麼特點呢?那當然就是從學業,他的家人,他會什麼,他有什麼特殊經驗,然後未來想要做什麼。那麼這樣子我們就把它畫在一張圖上,而不是用一個線性思考的方法把它寫成一個抒情文。

那對於讀的人來說,就是我這個做筆記的人來說,我可以一次全面地看到我想要講的東西,那也可以把很多的複雜的不同的資訊,放在同一張紙上,甚至color coding,用顏色標示出來,需要解決的問題,藍色;火燒到眉毛的,用紅色的筆來寫;如果我有一個新的想法,畫個電燈泡;愛迪生大概就是這樣子做的。

王:真的很有意思。你進入職場之後,一路走來工作上你是怎麼累積自己的?

陳:我覺得我個人非常地幸運,我在十幾年前就毅然決然地把所有的家產都賣了,跟著先生跟小孩搬回台灣,我加入了新竹科學園區比較早期的發展,事實上我跟著一個公司,跟著它的成長的過程,一路學過來。

王:所以第一個公司就是,華邦?

陳:對,我在華邦待過十一年半。我常常在笑,念了三個大學,十一年的時間,但是並不是因為這樣,而我的生活就是單調地、周而復始地重覆一些過去的作業,事實上跟著一個高科技公司的成長,我們從蓋廠,蓋廠的時候法律需求和它的危機處理,到它有產品,產品上面的規劃跟它的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一直到如果有爭議的時候的爭議處理。到有一天這個公司茁壯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我們來試試看怎麼樣上市。

我想很多人在經過上市過程的人都知道,我們會回答一百零八題重要的題目,來挑戰「為什麼我們值得上市」,通過這個評估。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

等到有產品,一路賣到全世界各地去的時候,我們事實上在規劃的是經銷、代理、銷售的Channel。這個時候產生出來的一個公司需要處理的事情,一個功能、規劃,然後直到如果真的有退貨處理的時候,怎麼樣辦,這個東西的一個連繫主軸,還是在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清大的神奇魅力

陳:我可以跟麗娟分享一下幾個有趣的事。任何人到新竹來找園區High-Tech公司來談判的時候,我都會帶他們去看「清華大學」。

王:為什麼?

陳:清華大學你知道它當時的 Seed Money,它最早的錢從哪裡來的嗎?

王:種子…

陳:種子資金。事實上要是我沒有記錯的話,歷史讀得不太好,應該是某一個不公平合約裡面的某一個國家,它分得的錢,留了一部份在中國而建立的一個大學。

王:清華大學。

陳:是的。

王:哇,所以是一百年前了耶,將近一百年前。

陳:所以如果有人來新竹,跟我們說,我要圍堵你的銷售,讓你的東西不能夠進某一個國家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要記得,所謂經濟上的封鎖,智慧財產權的爭議,也不過是生意上的競爭,請看一看,你能夠怎麼回饋這一塊土地?

王:所以你會用感性的部份去提醒他,在理性的部份再轉個圈、轉個彎。

陳:對,理性上的爭議和一些…對台灣的愛和正義,加進去處理。

王:像你的工作一路走來,除了在華邦是將近十二年,接著你就有很多的對自己改變的機會,你是怎麼樣去讓自己接受改變甚至是創造改變。

陳:其實我在我的第一個工作的十一年裡面,也是不停地在改變的。像剛剛我跟麗娟提到的,就是因為一個公司在不同時期的需求,我能夠提供出來的服務也不一樣,這也就是改變。所以我的工作從法務、合約談判,然後進入到稽核,進入到危機管理、長期投資、股東服務。老實說啦,麗娟,法務其實有一個多采多姿的,完全多樣化的生涯。

關鍵一:正面思考

王:那如果我請問你說,當一個擁抱改變的職業婦女,您認為最重要的關鍵是什麼?

陳:我覺得最重要的關鍵是要「能夠正面思考」。譬如說我的工作好了,法務是一個無趣的工作,但是如果我能夠正面思考找出它不同的工作層面的話,它其實會變成一個非常有趣的工作。我不見得只要看合約,我可以協助一個公司從它的前門一直到後門。前門顧花顧草,一直到後門的所謂廢棄物的處理,是一個全包的工作,那這真的是包羅萬象。

如果我們只是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個非常大的機器裡面非常小的環節的話,那是比較無趣的。要思考的是說我的上手、我的下游的客戶滿意。如果客戶滿意的時候,我的工作就會越來越有趣。那我的同仁也就會越來越願意把他的工作困難交給我,讓我們來一起解決問題。

王:您在工作的改變的時候,像你離開華邦,不同的職業規劃,你的家庭、家人是不是也能夠適應你做的改變,還是你對他們做了一些什麼樣的互動或是教育他們呢?我想這是職業婦女很難的功課對不對?

陳:我覺得身為人子、人妻、人母,身為一個職業婦女,我們的工作是需要做點優先順序的設定的。

當然我的孩子非常地重要,他們的教育,他們的一個平衡個性的形成,對我來說是最重要不過的。有時候我跟我的小孩開玩笑說,「對,沒有錯,我的工作非常非常地忙,我有時候需要同時兼顧不同的專案,譬如說我也許要到美國去推銷信託存證,或者是到華盛頓DC去做國際貿易爭議的一些說明」。

我對我的小孩的說法是這樣的,也許看看我的榜樣,我盡力在做我最愛做的事情,我熱愛工作,如果你們覺得這是不錯的例子,你們就照著做。如果你覺得說做這些事情太無趣了,身為工程師,身為在High-Tech公司的一個員工,實在已經精疲力盡,壓榨完畢了,你們長大以後絕對不要做這個工作,那你們找一個更好的工作來做,一代要比一代好,這是我給他們的期許。

媽媽離家出遠門

王:你甚至有好幾年的時間,還跑到了上海去工作了,那你的家人、你的孩子、你的先生,他們如何調適?

陳:我想我的先生跟小孩,他們都不得已要面對「媽媽離家」的這件事情。在幾年前,真的就把台灣的東西放下來,然後去上海發展,這差不多是兩年半的時間。

我運氣非常非常地好,那個時候我的女兒剛要上大學,她考上清華大學,九月一號的時候到學校報到。孩子離家,其實對一個即將面對空巢期的婦女來說,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

王:會很擔心啊!

陳:對,非常地擔心,雖然她只有搬離開家三個紅綠燈而已。所以為了能夠彌補這一段時間的空虛,或者是減少自己的恐慌,我在她離家前一個禮拜,我先離開家!

王:是這樣的嗎?!

陳:是啊、是啊~。

王:你刻意的!!

陳:對對對,我先離開好了。那麼讓女兒知道說他離開家的時候不會造成他父母的擔心跟傷心,事實上媽媽找了一個更有趣的事情去做,她要擔心我,不是我要擔心她了。

王:你們家真有意思,所以你就一個人去嗎?

陳:對,我就一個人去。

王:哇!

陳:那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經驗。

王:那你跟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你跟你的孩子,你的先生,你跟他們怎麼說呢?說「我要去上海工作了」?

陳:你要聽真話嗎?

王:我當然要聽!

陳:喔,好吧,事實上我跟他們說的是,「Change is the only thing that doesn’t chnge,改變是唯一個不會改變的事情。」。

事實上我的小孩在離開家的時候是抱著我的,「媽媽,我走了你怎麼辦」?他們是擔心我要怎麼辦。所以我就摸摸他們的背後,我說「你沒有看到你的翅膀嗎?我已經摸到了,他們長硬了」。

王:你這個媽媽到底是很理性的還是很感性的?我有一點confuse了。因為我一直覺得你非常超理性,超冷靜,連你講出話來都是很冷靜的音調,但是你摸著他們的背,說他們翅膀長硬了,我要是你孩子,我都哭了耶。

陳:喔,是這樣嗎?他們大概覺得我在講天方夜譚,「什麼翅膀?你又要消遣我們,然後告訴我們說你又要溜去哪裡玩對不對?」。

王:然後你就真的到上海去,去了兩年?

陳:兩年半。

王:哇,也是一樣,還是在法律相關的工作上頭?

陳:在那個時候我是加入一個上海新成立的IC設計公司,從草創的時期開始,從公司的設立、登記、找地方、雇人,它的HR功能,甚至到它的R&D的功能、Environment的setup,甚至到它的軟體的設計平台的建立,還有當地所有的稅務的事情,都從零開始。

甚至有一段時間還有不同的合約上面的爭議,我們也因此對於在地的法律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我覺得是非常好的經驗,當我的兒子離開家,到美國去念書的時候,我事實上是跟他說,「不要忘記了,世界的未來在亞洲,亞洲的未來,上海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王:哇!你這個媽媽,你的孩子受你的影響一定很大。

陳:希望他們看到好的那一面。

父親給的八個字

王:在跟您閒聊的時候發現,您的父親對你的影響也是相當大,您是否跟我們談談,像你這麼樣能夠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改變,是不是你的爸爸給你的影響也是非常關鍵。

陳:我的父母是老一輩的公務員,他們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守住他們的一份工作。我還在科學園區工作的時候,有一天父親打電話給我,他說寰兒啊,你到科學園區的門口來,我有東西要給你。

我就很高興,到新竹這麼久,父親都沒有來看我,都是我去台北看他。給我什麼東西呢?那天又不是我的生日。

高高興興到園區的大門口,他給了我一個匾,可以掛在牆上的。我的父親毛筆字寫得非常非常地好,她留給我一個匾,然後他就高高興興地離開了。然後我就高高興興地把它打開,哇,老爸賞我一個匾,他的墨寶價值連城的。對我們孩子們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事情。

王:而且特別從台北帶到新竹來。

陳:錶好了、裝了框,拿來給我。

王:寫了什麼、寫了什麼?

陳:打開來一看,上面寫了八個大字,它上面寫,「義正辭婉,理直氣和」。

王:哇!

陳:他大概也知道我從事這個行業,常常會不小心做一些咄咄逼人的事情。尤其是自己認為自己理直的時候就不見得會氣和了。

王:理直都氣壯嘛。

陳:是啊,理直要氣壯,義正就要辭嚴啊。怎麼會給我一個這樣轉了彎的忠告。

王:所以他要您理直要氣和,義正要辭婉,婉約的婉。

陳:所以我當場打電話追過去跟我爸說,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我平常不是一個義正辭婉,理直氣和的人嗎?還要寫這個匾是要告訴我嗎?

父親就微微笑說,「那你聽聽看,你現在,在說什麼呢」?

他從來不會責備我,但是他給我的例子,常常會讓我覺得說,我的父親對我有一個深入的觀察,這一點真的是非常謝謝他。所以當我把這個匾掛在我的office牆上的時候,如果我有些時候對於某些事情解決有點不耐煩的時候,我的同仁就會指著那個匾跟我說,「老闆老闆,牆上寫什麼的啊?」。

王:哇,哈哈哈。「如父親臨」!!

陳:是。然後就乖乖的深呼吸,一切從來。

王:哇,真是太有趣的爸爸。

陳:他是個非常非常有趣的人。

王:他就這樣子影響你了、改變你。

陳: 如果你要這樣子說的話。身為一個小孩,都是非常不喜歡父母親給我們的框架。

王:對,就是要衝破。

陳:對,就是要衝破束縛啊,他為什麼要給我這樣子一個框架,然後告訴我應該要這樣做呢?也許真要過這麼多年之後回頭看,才知道父親給我的座右銘,真是有它的深意的。

關鍵二:樂在改變

王:哇,真是好棒的,剛才您跟我們分享擁抱改變的第一個關鍵是,你能夠正面思考,請您跟我們分享第二個關鍵,會是什麼呢?

陳:我想如果能夠主動地去擁抱改變,正面的思考一個我們目前所處理的、似乎一成不變的、比較無聊的、已經定型的工作的話,我們會得到非常非常多的工作樂趣。所以我覺得如果能夠擁抱改變的第二個重要的關鍵,會是「樂在改變」,你要非常enjoy改變給你帶來的滿足。

王:可是一般的改變,很多人感覺上是痛苦的。你可以舉個例子嗎,你面對那個改變之後的狀態,你感覺開心,還快樂?

陳:我覺得是會有一點有成就感的事情,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處理了非常多。我們在日常生活裡不管是面對我們的家人、面對我們的子女、面對父母,我們都要處理蠻多我們認為是蠻煩人的事情,那麼怎麼樣把它變成一個正向的、讓對家人,對子女有正向貢獻的事情,如果能夠做得出來,那是無比快樂的事。

所以面對改變,其實是非常地好。我記得我的小孩很小的時候,有一天嘟著嘴回來說:「媽媽,明天老師要我們介紹什麼叫做紙。」「紙不就是paper,不是很簡單嗎?」「對啊,這麼無聊的東西還要我們到學校去介紹,你說怎麼辦呢?」

我們就坐下來慢慢談,報紙是紙、衛生紙是紙、廣告是紙,那麼就一路再把家裡跟紙有關的東西全部都拿出來剪一個圓形,放在一個信封裡面,給他帶去學校。這樣子就知道說,一個很無聊的題目,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發展。

事實上他那天在學校裡當了小丑,他每從信封裡拿出一個東西來說,這件東西是用紙做的,全班都笑翻在地,我們就把一個無聊的題目,變成一個非常有趣的題目,這就是擁抱改變的一個簡單的想法。不過當然我希望我兒子也很enjoy,後來不至於永遠變成一個小丑型的人就是了。

王:可它是個分享,他也知道很有創意地去回答一個問題,那是個很棒的經驗。

陳:沒有錯,所以我們可以把一些小的事情,把它延伸出來,變成一個有趣的事。我還記得真的有一天,他的妹妹長到一百公分高的時候,我們幫她量身高。

「欸!妹妹一百公分耶!」第二天學校老師打電話來,他哥哥在學校裡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因為他們在上數學,在算什麼長度啊、高度什麼的,怎麼算呢?

這個兒子就很有趣地說,我妹妹一百公分,你拿她來量就可以。所以當一個枯燥無味的題目,我們把它拿過來也可以扭轉成為一個有趣的題目,這在工作職場上也是一樣會發生的。

我們有時候處理一些訴訟的問題,一些國際的貿易上的爭議的時候,我們必須跟隨著對方的遊戲規則而做一些事情,有一些是非常地無奈。這時候,怎麼能創意思考幫助公司解決一些,我認為非常奇怪的智慧財產權上的爭議的時候,這時候,擁抱改變,而不要受制於一成不變的奇怪的遊戲規則,有時候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機。

王:非常謝謝陳法務長您今天的分享,我相信各位聽眾跟我一樣,都感覺到了在工作上面對所有的改變、所有的挑戰,妳根本就是無所畏懼的!

陳:要說無所畏懼我認為是有點困難,但是我認為如果能夠把經驗記錄下來,然後能夠分享,讓不會做這件事情的人知道下一次要重覆的時候知道怎麼樣做,其實是一件重要的事。

要記得,擁抱改變,是一件最快樂的事。

■IC之音「兩個關鍵」節目,每週四早上8:15分播出
■歡迎加入:IC之友,www.ic975m

香腸遺愛

 




照片中的香腸,是我出生那天就去醫院看我的王奶奶生前常吃的四平街老肉舖的。 過年才做。

這位我經常拜訪的, 如親人的,長輩前年過世了, 享高壽110 歲。

台北市一級貧戶的她,她之前就每年訂香腸給我吃。我也吃的開心。沒想到的是,她竟然在過世前,請肉舖老板娘每年過年記得繼續做給晚輩的我吃。 

這是老一輩人的心意  充滿溫馨 , 也許只能存在於上一個世紀古早式的人情胸懷  

去年過年、 我萬分驚訝的第一次收到了王奶奶的生前交代的過年禮物。

前幾天老板娘電話到了,通知我今年仍然持續收到香腸。原來王奶奶交代的是年年都要給我加年菜, 擔心我沒的吃呢。

肉舖子的老闆娘,是照顧我奶奶多年的里長,我今年也跟他訂了一些同樣口味的香腸,分送過就好友,分享王奶奶的溫馨 


2025 hot dancing


 Yes, I went dancing 

小小寰宇新住民獎助金

 獎助金



龍柏手澤

 耶誕前收到土登寄來的分享。

照片裡是一株我父親40年前種的龍柏。樹下放了一小塊石頭,上面有刻他的名字。土登同學的太太是第一銀行退休的,這棵樹就種在第一銀行在北投的溫泉會館,是日據時代就留下來,只給總經理董事長使用的官邸。旁邊當然也有一般銀行員工可以使用的溫泉會館。想來是日據時代的怍風。

不論如何,這一株三米高龍柏,植於1985年,已經超過40年了。可以算是一株真正的聖誕樹爺爺吧。

这就是所谓的legacy。

是的,我父親在第一銀行工作過。


算了一下,那一年父親才63歲。我們才三十歲左右。


聖誕樹爺爺的龍柏養的興旺,默默庇蔭親友, 也謝謝土登同學的轉知。

分享




民國七十四年陳伯伯手植的龍柏照片,保存至今,意義深遠,感謝我高中同班同學土登中興!


袁維華老師奬助學金建立完成

我在台北讀的小學,現在叫做永建國小,當年有一位老師名叫袁維華,她隻身在台,一直在學校教書,過世後將結餘的錢全部捐給小學,成立了一個獎學金.

我知道的是每班小朋友在學期結束或畢業的時候資優的選三名,給予兩三百元的小小獎金,(金額小到可以由小小孩他們學習自由選擇如何開心使用),如是進行了很多年.

去年知道這筆獎金多年後,就算是這樣的節省花用也即將用盡,我去補足了一些額度,每學期能讓幾十個小孩子開心知道長進,也非常開心.



01:22 陳立寰 有關您捐款的善舉說明,學校會在校網、校刊--永建之聲及學校FB粉絲頁公告。

   也邀請您方便之時,到校來公開接受感謝狀。


報導文稿:(供參考,請提供意見及您的個人資歷介紹,謝謝。)

感謝民國56年考試院附設私立中興小學第15屆畢業校友陳立寰女士,自其「小小寰宇」計畫捐款60萬元挹注本校「袁維華老師奬助學金專戶」,嘉勉學子戮力向學。

陳女士表示,本次捐款一來是傳承袁老師獎勵永建學子的遺愛,亦是為感念中興永建小學的師長們春風化雨的教導。校友們即使散落在世界不同的角落,仍然深深地受到中興永建的基礎人格教育的影響,篤實奉獻服務社會。

期勉永建的小朋友們毋忘傳𠄘,承先啟後,在柳暗花明的人生路上,成為社會的中堅,中興永建的傳人。

陳女士先後任職新竹科學園區法科技公司法務長,台灣大學研發中心顧問. 有豐富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公司治理及技術授權談判經驗。是清華大學盲友會錄音志工。著有「這些年做的那'些有趣的事」、「二廚食譜」、及攝影中英文詩作部落格。

被法律耽誤的木匠

 0403 

造成的新竹家中有些家具的毁損,包括這一張媽媽給我的搖椅。發揮了少數修復木工的伎倆,搖椅終於又會動了。清洗擦拭完畢,坐在上面慢慢地懷念過往。


地中海的月光

地中海的月光

看到一幅Christie拍賣的萊頓Leighton的名畫, The bay of Cadiz, The moon light。說是已經神秘失蹤了上百年。畫作和我兩年前在地中海拍到的那一張非常的相似,在七月裡近黃昏的蔚藍海岸, 熱風剛消減, 忽然看見海上昇明月捕捉到稍縱即逝的金月浮光。任海枯石爛, 月昇月落卻多少年來都沒有改變。

https://tw.news.yahoo.com/%E4%BB%96%E6%98%AF-%E6%9C%80%E7%9F%AD%E5%91%BD%E8%B2%B4%E6%97%8F-%E7%95%AB%E5%AE%B6%E4%BD%9C%E5%93%81%E7%A5%9E%E7%A7%98%E6%B6%88%E5%A4%B1%E7%99%BE%E5%B9%B4%E5%BE%8C%E7%8F%BE%E8%BA%AB-11%E6%9C%88%E4%BA%AE%E7%9B%B8-003135060.html






0707

smile 

love you too




2024 08 魂牽夢縈

 


2024 金牌紀念照

 金牌紀念照

奧林匹克比賽的時候,剛好跟女兒去礁溪老爺泡湯,酒店的大廳裡,有一個為奧運選手加油的海報,並附上金牌的位子。



淡水河口8/22的落日

 淡水河口8月22號的落日落日剛好穿過那座吊橋,八月的時候,天氣還非常的炎熱,看到了LED燈光、水舞、煙火、以及饒舌音樂表演。

刪除了人工製造的美感以後,亙古不變的仍然是,淡水河口最後幾分鐘,美麗的夕陽。



楊英風的噴砂佛像

 九月的時候跟小學同學約好去國立歷史博物館吃午飯,我稍早的時候就到了,在建中的斜對角看到楊英風的美術館牌子,邊順便找個進去變順便走了進去。

很多年前我曾經購買了一個楊英風的噴砂佛像雕塑,這麼多年東奔西走,竟然也沒有被地震震壞。那是我比較年輕的時候,對美術雕塑很有興趣,能夠收藏到也飛也非常的開心.






家的起源


2024年9月我去士林行政中心尋根,經過一番小小的搜尋,我找到了我的父母當年來台灣時最早最早的戶籍紀錄.上面寫著是民國39年1月所政府來台。 





chatGPT詩詠關渡日落與新月

 

12:08 Li  蝶菲 Stickers

14:45 slhwang(雪玲) 難以言喻的美景!拍得真(很棒)

14:53 H 闕圭良 天空怎麼拍怎麼美變化萬千!

14:55 H 闕圭良 但立寰拍的是特別的有景!

15:08 SheiYeh 葉雪峰 Stickers

15:29 翁凱平 立寰拍得真美啊!

16:15 Tracy Chen 陳翠娟 Stickers

17:29 Li  蝶菲 立寰可以開攝影展了

17:35 陳立寰 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風景。分享。

22:35 Jenny Chuang歐真妮 unsent a message.

22:36 Jenny Chuang歐真妮 unsent a message.

2024.06.15 Saturday

18:07 陳立寰 大學同學看完這張照片後決定叫ChatGPT寫一首詩

18:07 陳立寰 景色蒼茫映山川

浮雲如絮織天邊

江水悠悠流靜夜

城燈點點伴星光

18:10 陳立寰 我幫忙修改如下:

城燈點點伴新月

關渡蒼茫映潮間

淡水悠悠夜初靜

浮雲歸雁欲暮天


18:11 陳立寰 以後我們也不用自己寫了,哈哈.分享

18:18 Shannon 夏 Stickers

18:20 翁凱平 我喜歡立寰寫的,棒棒!

18:26 陳立寰 關渡那裡有紅樹林、招潮蟹、彈塗魚,所以叫做潮間

18:29 陳立寰 黃昏的時候,有歸鳥, 可惜拍得不好

2014到2024日然聽展出策展紀錄

在這10年間台大法律系1977年畢業校友在台大的總圖書館捐贈來一間可以策展的展廳

這裡記錄了這10年來展廳裡面各式各樣的展覽,相信對於提升人文薰陶有很大的貢獻



日然廳活動整理(2013-2024)


日期

文宣

連結

2013.12.04 - 12.31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350x260%20%284%29.jpg

網頁

2014.01.07 - 01.27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banner_20131231_ce_unboundedhistory.jpg

館訊

2014.03.05 - 04.03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350x260%20%285%29.jpg

網頁

2014.05.09 - 05.18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banner_20140508EU_350x260.jpg

Facebook

2014.06.23 - 07.25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banner_20140619_ChongqingSouthRoad.jpg

館訊

2014.11.07 - 12.31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350x260%20%287%29.jpg

網頁

2015.05.08

(演講部分)

Facebook

2015.09.18

http://www.lib.ntu.edu.tw/general/publication/newsletter/186/4-2-1.jpg

館訊

2015.10.01 - 10.31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banner_20151001_ce_formosa.jpg

館訊

2015.11.5 - 11.30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banner_ce_20151105_tapeiphoto.png

館訊

2015.12.01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banner_20151201_cl_teaspeach.jpg

館訊

2015.12.11 - 2016.01.08

活動]「馬雅各入台宣教150年歷史圖片巡迴展」暨「醫在原鄉:1865 主題書展」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網頁

2016.03.01 - 03.31

方寸藏香」臺紅茶業文化館展|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館訊

2016.06.01 - 06.07

境觀】2016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畢業成果展

Facebook

2016.09.30 - 11.18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banner_ce_20160930_eyecontact.jpg

Facebook

2017.05.15 - 06.09

http://www.lib.ntu.edu.tw/general/publication/newsletter/205/1-4-1.jpg

館訊

2017.09.27 & 10.05

活動]2017.09.15-10.11第41屆金鼎獎書展在臺大

館訊

2017.11.11 - 12.15

http://www.lib.ntu.edu.tw/General/publication/newsletter/211/2-4-1.png

館訊

2018.03.08 - 05.06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570x3501.jpg

網頁

2018.08.24

http://www.lib.ntu.edu.tw/general/publication/newsletter/221/5-1-2.png

館訊

2018.09.20 - 11/11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570x350_2.png

網頁

2019.03.25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570x350_36.jpg

網頁

2019.01.04

(開幕儀式)

講座]2019.04.26「水月鏡像—懷素自敘帖摹刻本與風格傳衍」特展系列講座三

館訊

2019.04.22 - 04.27

(第一屆臺大蘊麗獎作品展部分)

第一屆臺大蘊麗獎藝術主題書展|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館訊

2019.05.27 - 06.16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570x350_41.jpg

館訊

2020.06.01 - 06.15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570x350_5.png

館訊

2020.09.11 - 10.11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570_15.jpg

網頁

2021.03.05 - 04.11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570_21.jpg

網頁

2021.05.06

https://www.lib.ntu.edu.tw/img/poster_ce_20210506_phonographbook.jpg

網頁

2021.05.12 - 05.14

(受疫情閉館限制,僅展3日)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570_30.jpg

網頁

2021.11.12 - 12.26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1112.jpg

館訊

2022.03.01 - 03.31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570_39.jpg

網頁

2022.04.13 - 05.11

https://www.lib.ntu.edu.tw/sites/default/files/img/570_21.png

網頁

2023.07.28 - 09.15

回眸-俞大維|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網頁

2023.09.20

C:\Users\libuser\Desktop\123.jpg

2023.09.28 - 11.02

臺大圖書館影音@Online

網頁

2024.03.06 - 04.08

展覽] 2024.3.6-4.8 懷念曾永義院士戲曲紀念展–許美玲當代書畫創作展

網頁

2024.07.22 - 08.26

(暫定)

情深故鄉 古早容顏—暨西洋古籍特展(暫定)


2024.12

(暫定)

聶光炎贈藏展(暫定)